因为专业

所以领先

客服热线
136-9170-9838
[→] 立即咨询
关闭 [x]
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

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

合明科技 👁 1898 Tags: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失效

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,具体分析如下:


一、内部因素

  1. 材料缺陷与老化

    • 材料缺陷:如杂质、气孔、晶体结构缺陷等,可能导致元器件性能不稳定或早期失效。

    • 材料老化:长期使用或环境应力下,电解液蒸发(电容器)、金属氧化(电阻器)或发光元件光衰(LED)等,导致参数漂移或功能丧失。

    • image.png

  2. 设计缺陷

    • 电路设计不合理:如过载设计不足、散热结构缺陷,导致热积累或电流分布不均。

    • 参数不匹配:元器件间电气参数不兼容,引发局部过载或信号失真。

  3. 制造工艺问题

    • 焊接不良:虚焊、冷焊或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,甚至开路。

    • 封装缺陷:封装材料污染或密封性差,引发电化学腐蚀或湿气侵入。

    • image.png


二、外部因素

  1. 环境应力

    • 温度:高温加速材料老化(如硅芯片腐蚀),低温导致材料脆化(如焊点开裂)。

    • 湿度与腐蚀:高湿度环境引发金属腐蚀(如引脚氧化),或化学气体侵蚀绝缘层。

    • 振动与冲击:机械应力导致焊点断裂、内部结构破损(如电感磁芯碎裂)。

  2. 电气过载

    • 过压/过流:超过元器件额定值,导致击穿(如二极管反向击穿)或热失效(如晶体管烧毁)。

    • 静电放电(ESD):瞬时高电压击穿敏感元件(如MOS管栅极)。

  3. 使用与操作问题

    • 错误操作:如极性接反、电路短路等人为失误。

    • 负载突变:电流或电压波动超出元器件承受范围,引发参数漂移或功能失效。


三、综合失效机理

  1. 热失效
    高温导致材料膨胀系数不匹配(如焊点疲劳)、热循环引发结构疲劳(如陶瓷电容开裂)。

  2. 电化学失效
    湿气与电场共同作用引发金属迁移(如银离子迁移导致短路)或电解腐蚀。

  3. 寿命耗尽
    元器件达到设计寿命后,性能自然衰退(如电解电容容值下降、电阻阻值漂移)。


四、预防措施

  1. 选型优化:选择高可靠性元器件,匹配环境与电气参数。

  2. 工艺改进:加强焊接质量控制,采用防潮封装技术。

  3. 环境控制:通过散热设计、三防涂层(防潮、防盐雾、防霉)降低环境应力。

  4. 测试验证:加速寿命测试(高温高湿)和故障树分析(FTA)提前识别风险。

通过系统分析失效原因并针对性改进,可显著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。更多案例可参考失效分析文献。


申请
[x]
*
*
标有 * 的为必填